“在全球卫星导航市场中,美国的GPS由于开发早,所占份额已超过95%,这是我国北斗导航系统投入应用时将面临的最大挑战。”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导航工程办公室主任吴东3月12日接受科技日报专访时表示。
目前北斗导航系统拥有9颗组网卫星,已建成覆盖我国及周边地区的基本系统,并开始提供试运行服务。到今年年底,该系统将实现14星组网,完成亚太区域导航系统建设,投入正式运行。
面对长期占据垄断地位的强劲对手,“北斗”的应用前景备受国人关注。
对此,全国人大代表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建恒显得信心十足。他近日对媒体表示:“预计‘十二五’期间,北斗导航卫星业务应用将有井喷式发展。”
这份自信从何而来?“北斗导航系统拥有的几项‘独门绝技’,将成其冲击市场的杀手锏。”吴东说。
2008年汶川地震,重灾区通信中断。救援部队持“北斗”终端设备进入,利用其短报文功能突破通信盲点,与外界取得了联系。同时管理中心则通过位置报告功能,随时掌握着每一个终端所处的位置。
“‘北斗’最大的特点,就是把导航与通信紧密结合起来,这是其他导航系统所不具备的。”吴东说。
他介绍,设计之初,科研人员就开创性地为“北斗”增加了短报文功能,使用户之间能用类似手机短信的方式相互交流,每条信息可容纳120个汉字;而其位置报告服务,能支持用户将自己的位置发到信息中心,再发给经过授权的其他用户,互相同时解决“我在哪”和“你在哪”的问题。
“比如沙漠、草原等地方,手机无法使用,‘北斗’的这些特点就能发挥重要作用。”他说,有此类需求的客户群,将是北斗导航系统初期应用开发时的侧重点之一。
北斗导航系统在研发时,十分注重与其他导航系统的兼容互操作性。吴东表示:“要让用户立刻放弃GPS而选择‘北斗’,这不现实。因此我们会开发更多兼容的定位机,既能接收GPS信号,又能接收‘北斗’信号,由用户自行选择。”
另据了解,目前GPS等导航系统均只有中圆轨道一种轨道设计,而“北斗”首次集纳多种轨道设计于一身,这样的混合轨道能提供更多可见卫星,可支持更长的连续观测时间和更高精度。预计2020年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建成时,其全球定位精度可与GPS相抗衡,亚太地区定位精度甚至会更高。
吴东说:“市场竞争中,我们力争在达到目前主流定位水平的基础上,突出‘北斗’的特点,以此赢得用户青睐。”但他坦言,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对国家基础工业的要求非常高,我国在相关方面与欧美国家尚有差距。
“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,要推动北斗导航系统的应用,政府的支持必不可少。”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表示。
据了解,2010年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导航系统建成后,该国政府随即下令,强制要求国家有关行业部门应用此系统,所有在售导航终端也必须安装,在此基础上方可兼容GPS等其他系统。同时俄罗斯政府还积极与其他国家签署协议,努力将该系统推向海外。
吴东认为,在北斗导航系统能够满足使用需求、连续稳定运行的基础上,我国政府部门也应该在其应用方面提供政策支持。“交通运输部等部委已经明确表示了对‘北斗’的支持,很多部门、地方和行业也已开始支持北斗应用示范工程。相信系统全面建成后,在国家各部门、各行业的大力支持与推动下,北斗导航系统一定会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。”